功能主治:1.佝偻病和软骨病。
2.肾性骨病。
3.骨质疏松症。
4.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。
5.营养和吸收障碍引起的佝偻病和骨软化症。
6.假性缺钙(D-依赖型)的佝偻病和骨软化症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说明书 |
|||
---|---|---|---|
用药提醒: |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| ||
药品名称: |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| ||
含量规格: | 0.25微克×10粒×2板 | ||
商品名/品牌: | 阿法迪三 | ||
通用名称: |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| ||
汉语拼音: | afaguhuachunruanjiaonang | ||
剂型: | 胶囊剂 | ||
主要成份: | 本品主要成分为阿法骨化醇 | ||
性状: | 本品为红棕色,内容物为黄色油状液体。 | ||
功效与作用: | 1.佝偻病和软骨病。 2.肾性骨病。 3.骨质疏松症。 4.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。 5.营养和吸收障碍引起的佝偻病和骨软化症。 6.假性缺钙(D-依赖型)的佝偻病和骨软化症。 |
||
用法用量: | 口服。 1.骨质疏松症:首剂量0.5μg/天 2.其它指症:首剂量 :1μg/天 老年病人:0.5μg/天体重20kg以上的儿童无肾性骨病者:1μg/天。为了防止高血钙的发生,应根据系列化指标调节阿法骨化醇的剂量。服药初期必须每周测定血钙水平,剂量可按0.25-0.5μg/天的增量逐步增加,大多数成年患者的剂量可达1-3μg/天。当剂量稳定后,每2-4周测定一次血钙。对于骨软化症患者,不能因为其血钙水平没有迅速升高而加大阿法骨化醇的用量,其它疗效指标,如血浆碱性磷酸酶水平,可作为调整剂量更有用的指标。或遵医嘱。 |
||
不良反应: | 除了引起患有肾损伤的病人出现高血钙,高血磷外,尚无其它不良反应的报道(对于进行高钙血症透析的患者应考虑其透析液钙内流的可能性)。但长期大剂量服用或患有肾损伤的病人可能出现恶心、头昏、皮疹、便秘、厌食、呕吐、腹痛等高血钙征象,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。 | ||
禁忌: | 1.禁用于高钙血症、高磷酸盐血症(伴有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者除外),高镁血症。 2.具有维生素D中毒症状。对本品中任何成分或已知对维生素D及类似物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阿法骨化醇。 |
||
注意事项: | 阿法骨化醇可以增加肠道钙磷吸收,所以应监测血清中的钙磷水平。尤其是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。在服用阿法骨化醇治疗的过程中,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血浆和尿(24小时收集)钙水平的常规检验。如果在服用期间出现高血钙或高尿钙、应迅速停药直至血钙水平恢复正常(大约需一周时间),然后可以按未次剂量减半给药,当骨骼愈合的生化指标(如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水平趋势向正常)时,如不适当减少阿法迪三的用量,则本能发生高血钙症,一旦出现高血钙症就应立即中止钙的补充。运动员慎用。 | ||
药物相互作用: | 高血钙患者服用洋地黄制剂可能加速心律失常,所以洋地黄制剂与阿法骨化醇同时应用时必须严密监视病人的情况。 服用巴比妥酸盐或其它酶诱导的抗惊厥药的病人,需要较大剂量的阿法骨化醇才能产生疗效。同时服用矿物油(长期),消胆胺,硫糖铝和抗酸铝制剂时,可能减少阿法骨化醇的吸收。 含镁的抗酸制剂或轻泻剂与阿法骨化醇同时服用可能导致高镁血症,因而对慢性肾透析病人应谨慎使用。 阿法骨化醇与含钙制剂及噻嗪类利尿剂同时服用时,可能会增加高血钙的危险。 由于阿法骨化醇是一种强效的维生素D衍生物,应避免同时使用药理剂量的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,以免产生可能的加和作用及高血钙症。 |
||
贮藏: | 密闭,遮光,阴凉处(不超过20℃)保存。 | ||
包装: | |||
有效期: | 一年 | ||
批准文号: | 国药准字J20080075 | ||
生产企业: |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 |
所有正规药品都具有国药准字号,您可以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-数据查询页面-输入国药准字号,如果能查到就是真药,否则就是假药。
购买药品的时候可以检查包装是否破损,有无拆封过的迹象,有无被破坏的情况,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请谨慎购买。
真药的包装印刷一般文字图片都非常清晰容易辨别,部分药品有防伪码,假冒伪劣药品一般为降低成本印刷粗糙很容易辨别真伪!
药品外包装都会有条形码,这是出厂必须具有的,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扫一扫功能查询,能查到药品信息的是真药,扫码结果为空的,要格外留意药品质量。
药品出厂的时候,都会在外包装盒上标明,生产日期、有效期、药品批号等基本信息,如果外包装盒上没有批号,基本可以判断为假药。
药品电子监管码是药品的身份证,国内目前大约60%的药品都具有监管码,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扫,真药会显示药品的基本信息,假药就查不到。
药品一般建议去正规的医院、药店、诊所购买,这样买到假药的概率会很小,如果选择网上购买,购买前一定要看清网站是否有药店资质或具有互联网售药资格。
随着制假技术的提高,普通消费者不容易辨别真伪,可以选择把药品送到相关检测机构去检测药品成分,如果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,既是假药。
如果您通过以上提供的方法还是无法确定药品的真伪,可以选择去药店查看此药品包装盒上的厂家电话,然后拨打求证如何验证此药品的真假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