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创作者 官方认证
在医院急诊室和手术室里,碳酸氢钠注射液是医护人员常用的抢救药品。这种透明液体看似普通,却在关键时刻能发挥救命作用。许多患者家属在用药清单上看到这个名称时,常常会产生疑问:这药到底治什么病?效果好不好?用多了会不会伤身体?
碳酸氢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苏打。它的核心作用是纠正人体酸碱平衡失调,当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,这种药能快速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。比如严重腹泻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肾功能衰竭等情况,医生会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决定是否需要使用。
在实际治疗中,这种药物起效速度较快。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就能开始发挥作用,1小时左右达到最大效果。不过用药剂量需要精确计算,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体重、血液pH值、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,采用专业公式计算出具体用量。普通患者千万不要自行估算,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等反效果。
说到副作用,约5%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刺激症状。如果输液速度过快,有些人会感觉注射部位胀痛,甚至出现静脉炎。极少数敏感体质人群可能出现面部潮红、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。因此医院在使用时都会严格控制滴注速度,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。
对于老百姓关心的价格问题,目前市面上一支250ml的碳酸氢钠注射液价格在3-8元之间。不同厂家、不同地区的价格略有差异,但整体属于医保甲类报销药品。需要提醒的是,这种药物必须低温保存(2-8℃),如果发现液体浑浊或有结晶析出,说明已经变质不能使用。
在使用禁忌方面,存在代谢性碱中毒或低钙血症的患者禁用。对于高血压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,医生会特别谨慎。临床上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:一位慢性肾病患者自行购买碳酸氢钠片长期服用,结果导致血钙浓度严重下降,出现手足抽搐症状。这个教训提醒我们,任何酸碱调节药物都必须在专业指导下使用。
现在很多家庭药箱里备有小苏打片,但注射液和口服片有本质区别。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,浓度和剂量都经过严格配比。如果误将注射液口服,可能灼伤口腔和消化道黏膜。因此家中如有医护人员带回的剩余药品,务必妥善保管,避免儿童接触。
根据《中国药典》规定,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有效期通常为24个月。但开瓶后的药液必须立即使用,剩余部分即使看起来正常也不能留到下次再用。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出现过重复使用的情况,这种做法存在严重安全隐患,可能引发细菌感染或药物污染。
在急救场景中,这种药物常与肾上腺素配合使用。比如心脏骤停抢救时,医生会在心肺复苏的同时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,提高复苏成功率。不过最新国际指南强调,只有在确认存在严重酸中毒(动脉血pH<7.1)时才建议使用,避免盲目用药影响抢救效果。
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患者,比如某些慢性肾病患者,医生会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。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肌肉无力、心律不齐等症状,这些可能是低钾血症或低钙血症的信号。同时要控制高钠食物的摄入,防止血钠浓度过高加重心脏负担。